從側面看發電成本和長協價差
電廠的發電成本是個說不清的東西。雖然很多電廠都在喊要虧損,但我也聽說到過一些人把蘇南百萬機組喊成印鈔機。前幾年省內有家電廠的控股公司債務違約,據說目前還沒緩過來,但好像這家這個發電集團怎么都不愿意把旗下的發電廠賣掉,那只能推斷,這家電廠的盈利能力是非??梢缘?。
但發電成本這個東西,我是搞不懂的。問過一些電廠的朋友,在我看來也說不清楚。本文相信肯定有錯誤,但希望圈內人別拍,畢竟很多結論是基于電廠在市場上的行為做出的判斷。
發電成本我能想到的主要包括煤炭成本、折舊成本、管理成本、財務成本。財務成本這塊每家電廠的區別可能比較大,但是畢竟每家電廠曾經都有過這個成本,綜合折算下來也就一致了。這么看來每年的變動成本實際上主要就是煤炭成本。
下面我們列舉一些目前掌握的和發電成本相關的數據,我也不知道怎么去進行分析比較。
目前100萬機組的度電煤耗大約為280g,60萬機組的度電煤耗大約是300g。我們又知道當前電廠替代電量的價格大約在17分-18分左右,去年同期的替代電量價格大約在22分-23分左右,今年和去年有5分的差價。按照目前的動力煤價格600元/噸,按照60萬機組發電煤耗來測算,其煤炭成本正好在18分/千瓦時。
因此我們可以認為發電集團今年的價差是公允的。反過來說去年的不夠公允,那么我們同樣推斷去年電廠給的市場側讓利也是同比例的不公允。那么按照替代5分錢的年度價差,純粹從替代價格的變化來看,電廠今年也是能夠承受比去年多5分的優惠的。當然我相信上面的分析肯定存在不少問題,但是沒辦法,電廠不透明,我們也只能如此來猜測。市場本身就不應該確保所有電廠都盈利。如果一門生意能保證市場的一類主體穩賺不賠,那本身就不是市場。因此什么是合理的電廠側讓利呢,我認為能讓一部分小機組虧本的價格就是合理的價格。
現在很多電廠都在宣傳讓利4分是成本線了。我們無從考究讓利4分是不是成本線。但類似的話在當年讓利2分的時候也有過。狼來了的故事大家都聽過,聽得多了就麻木了。這么看來造成今天的局面也是電廠自己的的鍋。但目前看電廠對現在行情的態度,我倒是覺得可能離成本線不遠了。但應該怎么都不會允許讓長協往5分去的。行的吧,現在宣傳4分是成本線,那么折中折中吧,或許大家都滿意了。但發電集團未必那么有誠意的。畢竟一開始喊的是3.5-3.8,覺得市場不買賬,現在放風底線是4分。
還記得去年開始喊的是2分2,最后是2.544。那么今年呢,或許在4-4.5里面折中吧,也加個0.344,4.344?如果4分真的是內地小機組的成本線,那么多個0.344似乎也合理,拭目以待吧。